淮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9日在淮河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保运转、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2021年以来,淮河镇按照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绷紧防控之弦,树牢常态化精准防控意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盯住“人”,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境外来返人员及其他重点人员,严格排查、集中管控、应检尽检、建立台账,优化重点人群管控措施,引导普通群众加强个人防护;管住“物”,做好冷链食品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可追溯、可查验,摸清本地冷冻冷藏食品储存、销售企业,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及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防住“地”,强化对学校、医院、福利院、零售药店、餐饮店、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和管理,并根据实际出方案、建制度、加措施、抓落实,严防严控。

(二)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是经济实力稳步上升。截至今年12月,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个(兴鸿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完成5.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亿元的9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2个,总资金2.1亿元,完成投资5.1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5.29亿元的97%;新进商业大个体一个(东升大酒店),限额以上消费品总额完成1187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0万元的107%;招商引资完成250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5000万元的100%;截至10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4.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57万元的85%。二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坚持项目立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平台招商、项目招商,努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先后引进了神农部落、抱朴谷、随县兴鸿、随州乐通、中洁环保等优势企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目前还有在谈新建项目3个。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实行项目责任包保,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全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协调督办,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功能不断完善。三是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构建了“一主两翼”旅游发展格局,明确以龙泉村、西二道河村培育成三大景区(西游记漂流、神农部落、抱朴谷产业园)组成的“主景区游览区”为中心点,辐射带动高庄片四个村培育成的“乡村旅游游览区”和红石片六个村培育成“现代种养殖及加工业示范区”的发展格局。四是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立足区位优势,种植茶叶、蓝莓、虎杖、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打造休闲采摘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三)民生福祉全面改善。一是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淮河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组织专班对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状况等信息进行深度排查,重点摸排三类“监测对象”、易地搬迁户生活保障情况,掌握防返贫和防新致贫的第一手资料。对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进行长期监测,定期汇总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做到全镇脱贫巩固工作统筹协调,政策不留空白,全覆盖不留空档。全镇全年新增上报边缘易致贫户4户1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4人。同时对医疗自费超过5万元、2021年新纳入低保但未纳入监测对象的人员进行走访,排查家庭情况,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致贫风险,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识别,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全体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深入到户、落实到人,全镇上下一个思想、一个尺度、一个标准全身投入乡村振兴战略。二是污染防治卓有成效。精心打造“花园淮河”。精雕细琢小花块、长花带、大花园,种植花籽1000余斤、面积300余亩,全镇铺开,覆盖14个村、125个重点村湾、68公里镇村道路循环线、2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把空闲的路边变成多彩的花带,把荒芜的田块变成鲜艳的花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心安排部署,以“清干净、码整齐”为重点,每周确定一个爱国卫生运动示范点,号召全镇干部职工带头树样,引导人民群众一齐参与。取缔街道及312国道线两处存在多年的废旧物品收购站,极大地美化净化了龙凤街街道环境。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成立工作专班,对镇区内8条街道进行收摊、拆棚、卖旧、换新、遮丑工作。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的违规摆摊、占道经营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对农村乱堆乱放开展专项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严格执行《随县农村居民建房建筑设计图集》9个样式,加大巡查力度,禁止农村私自建房行为。三是风险防范扎实有效。强化政府、村级债务限额管理,负有偿还责任的村级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以内。加大宣传、防控力度,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全镇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案件。大力开展平安村、平安单位创建工作,镇党委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督办。各村、各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负责。镇党委从部门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14名平安建设挂职副书记,进一步强化村级平安建设工作力量。压实属地责任,把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纽在一起抓。继续深化“逢四说事”、“访、议、解”和领导包案化解等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今年以来全镇信访案件减少30%以上,有力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民政事业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救助等各项民政政策。截至11月底全镇有309户577人享受低保政策,新增24户41人,续保285户536人。为185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近28万元,及时的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按时完成490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信息采集和申办审批工作。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助”及有关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普查。截至11月,累计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408人次(护理补贴253人、生活补贴155人)。目前,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提高正式选举群众参与率,现阶段进一步扩大宣传,精心准备,确保12月22日选举一次成功。后续完成推选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小组长、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等配套组织工作。指导各村坚持“四议两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巩固农村基层政权。配合组织部门做好村级便民服务大厅等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为后家油坊、红石桥、王家湾、西二道河、白鹤湾五个村综合服务大厅争取“以奖代补”建设资金27万元。为推动全镇农村社区全面建设奠定基础。

(四)行政效能稳步提升。一是依法行政不断深入。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交、办、督、问”工作机制,促进镇村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开展监督职能时,时刻要紧绷自身的这根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底线意识,以身作则,慎言慎行、防微杜渐、管住小洁,争做表率,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三是“放管服”工作改革大力推进。进一步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镇“放管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按照工作要求,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确保了工作有序、高效、顺利推进。畅通政民互动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2022年砥砺奋进,谱写魅力淮河新篇章

各位代表,2022年是奋发有为、拼搏赶超的一年,也是考验全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全力构建魅力淮河的关键一年。

202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争创中部百强县贡献淮河力量。

奋斗目标是:围绕县委争创中部百强县总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美丽乡村等建设。到2026年底,全镇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21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努力把淮河建设成为全域旅游大镇、综合强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树牢“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公共场合佩戴好口罩等防护物品,全面提升广大群众自我防护能力。二是突出防控重点。以严防输入为重点,坚持常态化监测,实施“人物地”同防,严格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对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来(返)随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对外省输入湖北的进口冷链食品,要强化运输、储存、市场流通全流程监管。对发热门诊、隔离点等重点场所,要严格规范管理。三是加强工作统筹。要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谋划,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落实涉及个人防护、重点场所和重点群体管理、冷链物流及快递行业等防控措施,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相关要求,依法依规实施,不搞层层加码、“一刀切”。

(二)持续深化镇域经济发展。一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立足实际加快实施一批工业项目,创税增收,积极推进一批旅游项目,助力全域旅游。持续支持、推动中洁环保固废处置项目、随县达美永佳新型建材建筑废料回收利用项目、环保新型板材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持续帮助、促进桐柏山神农溪竹筏漂流项目、极限运动乐园神农花谷项目建设和抱朴谷创建4A级景区。支持金泰矿业、铜鑫矿业安全合法合规生产。二是深化鄂豫旅游联合发展。淮河镇与桐柏县一河之隔,一脉相承,一山相连。两地跨区域交流合作,可同时对接国家大战略,共同申报桐柏山及淮河源国家重点项目。可共同发掘盘古文化、淮源文化及红色文化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行资源互享、文化相承、生态共管、景区互惠、产业相融,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三是持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中精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注重生产布局,巩固提升茶叶、蓝莓、虎杖、食用菌、猕猴桃等优势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精品化、标准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壮大“休闲式消费”采摘、农家乐体验和农业观光等产业发展。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发展底盘。创新招商方式,深入开展全员招商、专班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项目。把握政策窗口期,积极谋划、申报、对接,力争在资金、项目争取上获得更多份额。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一批新项目建成达效。

(三)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培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围绕“一主多翼”格局,依托主导产业,坚持“一村一品”,选准主项目,培育大产业,做优做精美丽经济,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拉动、广大村民推动的产业发展体系。夯实农业基础,立足一产,承接二产,促进三产,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庄园经济、观光经济、共享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经济发展链条。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引导市民下乡带活农民,感召能人回乡激活农业,吸引企业兴乡盘活农村,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推进“三乡工程”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建立共建共享、政策激励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二是绿色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形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生态红线保护、湿地公园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加大对自然、人文、动物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在保护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发展生态产业,提高产业项目进入门槛,把高耗能、重污染、卖资源的“黑色”项目拒之门外,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及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系。坚持走绿色、生态、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新形态。三是传承文化,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切实做好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保护好文物古迹、明清建筑、传统戏剧、古村落、古树群、紫茶园、中药材等特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产生活,讲好百村故事,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及乡土文化格局。在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掘和培育产业文化,把文化内涵注入产业经济,提升产业价值、产业品味及产业生命力。完善“一村一中心一阵地”,建立健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充分体现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四)持续做好民生事业。一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依法依规落实好社会救助、特困供养、残疾人帮扶等各项民生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构建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做好卫计工作,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面宣传实施二孩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严格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防止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保障基本民生。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服务弱势群体,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城乡大病救助发放准确率达到100%,残疾人补贴、高龄补贴、优抚补贴发放率达100%。三是着力服务民生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镇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管网入户等工程建设,推进危房改造、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集镇环境卫生提档升级,服务好石材通道淮河段建设,加快实施红石片区“四好”路建设和高速连接线刷黑工程,对年久失修的桥、路进行修复完善,实施好镇文化站达标工程。

(五)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常怀爱民之情,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常兴利民之事,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持续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治学习、宣传和教育,推动依法行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规办事,杜绝非法利益“乱输送”、权钱交易“乱作为”、勾肩搭背“乱交往”,全力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恪守清正廉洁本色。坚持严字当头,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上率下,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问题,始终保持廉洁本色,营造肯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起航。站在淮河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从严从实的态度、弘扬敢闯敢拼的精神、砥砺善作善成的决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镇域经济“小老虎”,为实现“争创中部百强县”总目标贡献淮河力量。

—文章来源:随县人民政府(www.zgsuixian.gov.cn)

作者:河南省万方石材厂家

万方石材厂集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石材销售、石子销售。提供:大理石M、花岗岩G、砂岩Q、板岩S、石灰岩L。低价优质直达全国工地。